普洱茶的保存方式
如何正確存放普洱茶?
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需透過空氣與水份,讓茶葉中的微生物產生發酵作用,稱為「自然陳化」,放的越久普洱茶的滋味就會變得更柔和、湯色鮮紅明亮、入口滑順、生津回甘。
普洱茶存放方式有幾個重要原則:蔭涼通風、保持乾燥、避免陽光直射,不要存放在有異味的儲存櫃或是跟有氣味的東西一起存放,避免吸入異味,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只要存放地點好,愈陳的普洱茶味更是醇厚。
存放的普洱茶,如果是放在有門的櫥櫃裡,雖然它不是密閉,但通風不夠也容易造成黴菌的生長,放置抽屜或較密閉的空間是不合適的,普洱茶需拿出來通風,讓普洱茶陳化過程的味道清爽乾淨。
儲存在通風處:普洱茶是透過空氣與水份來進行後發酵,不通風場所會產生黴味、變質。
- 整筒未拆的餅茶,相同產品(或氣味相近的)集中藏放於紙箱中最佳,膠帶將紙箱四周封好即可,因為紙箱能避免過度通風與阻隔異味,相同氣味的許多茶餅擺一起,有利於微生物群聚,對於後發酵中微生物作用這個環節有所助益,日後每一二年拆箱檢視一番即可。
- 單餅未開封(掀包)的,建議先用牛皮紙袋,封口處折幾折,紙袋可避免串味,然後再將味道相近的茶餅一起存放於紙箱中。請留意,單餅雖包有棉紙,卻置於通風處,經年累月下導致茶氣渙散茶質流失,遇有這種情況,可藏於紫砂茶甕或夾鏈袋中半年,試試看能否改善。
適當的溼度:濕度是影響普洱茶陳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乾倉儲存,建議溼度65%左右。台灣冬季山區、海邊溼度高,最好開空調調節,也不能太乾,否則也不利陳化。若是不小心長黴菌,可用牙刷輕輕刷掉黴菌,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散發水氣、放置乾燥處一段時間可去除。
普洱醒茶
剛從竹殼或紙箱中拿出來的餅茶,往往味道沉悶,很難展現普洱飽滿的韻味,要想品飲到一泡口感上佳的普洱茶,沖泡前的「醒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謂醒茶,就是通過改變茶的儲存方式,喚醒茶的本質,凝聚茶香。哪怕僅僅陳化了七、八年的舊茶,經過以下的醒茶步驟,都可以迅速將茶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準。
醒茶的動作首先是撥茶,用茶刀將茶餅分解為五十元硬幣大小的茶塊,先取用外側茶乾,再依次往內環狀剝取,然後讓茶塊通風透氣,蔽蔭處數日,可放置於透氣的紫砂茶倉或竹盒、紙盒,一階段是茶最容易沾染雜味的時候,故要注意環境不可有異味,也不可受到日曬或長時間燈光照射。醒茶的時間視茶品狀況而定。對於乾淨的茶品醒茶2-3天,陳茶建議一周後。


↘紫砂小茶倉適合剝散塊的普洱與散茶普洱存放

↘通風且避光最適合普洱茶後發酵陳化

檢查普洱茶是否發霉?
普洱茶表面會出現白色物質有2種可能,結晶或是發霉了
甚麼是普洱茶的結晶?
【茶葉小常識】甚麼是普洱茶的結晶?
年份久遠的老普洱茶餅/磚/沱,表面會有一層似半透明結晶體這是茶葉本身的氧化酵素所發生作用的結晶,也有人稱為白霜,這透明產物俗稱「單寧」,它是茶物質逐漸氧化的結果,屬於茶葉轉化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結晶是白點狀,一般只在茶餅表面,拍打不會散開。
*此爲自然氧化作用,是由生物催化劑-「酶」產生的,並非發黴!
會有結晶表示茶葉的後發酵時間夠久、陳化很好,是良性微生物產生的作用,一般來說此茶喝起來會更醇和、甘滑度也更明顯。
↘此沱茶表面有半透明結晶體,此為「單寧」(茶葉本身的氧化酵素所產生的結晶)

【茶葉小常識】普洱茶發霉
普洱茶發霉
發霉的普洱茶會長出白毛或綠毛霉菌,稍微動一下霉菌會霧狀散開,餅面裡外都會長霉,用肉眼判斷是否發霉,最簡單的方式是觀察餅面的白色絲狀物如果它全都是朝上的,那很可能就是黴菌,因為黴菌會明顯向上生長。
普洱茶發霉,聞起來是酸臭、悶住的味道,不舒服的,茶香會衰退許多,若有白色斑塊又聞不太到茶香,很可能是發霉的狀況。

普洱茶發霉還能喝嗎?
如果是存放家中自然倉儲的普洱,因天氣過於潮濕,出現的白色菌絲群,可用乾淨的牙刷將它刷除,改放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下(濕度60以下)幾個月後應該可減退白色黴物,等餅面減退白色黴物,還是能喝的,但沖泡時第一沖務必洗茶並倒掉。
另外;若是整筒竹殼包裝的普洱餅茶,外竹殼被竹葉蟲啃食竹殼,竹殼屑掉落於棉紙的孔隙落在茶餅上,這種情況可試試吹一口氣,如果能輕易將黃色粉墨吹走,那就是竹殼屑而不是有菌群黴物了,因為發黴的痕跡無法輕易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