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製作

發佈於 2017-10-25

明代王廷相《嚴茶議》文中指出: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給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賴於此。

普洱茶最原始的定義就是普洱地區產的茶,這個定義通行與明代到清末時期

雲南大葉種芽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曬乾等工序製成的各種嫩度的曬青毛茶

經熟成、整形、歸堆、拼配、而成各種名稱和級別的普洱芽茶及級別茶。

 

普洱生茶,是指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陳放,

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形狀的各種雲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的統稱。

普洱熟茶始於1973年勐海茶廠與昆明茶廠聯合成功研製渥堆發酵法。

當年昆明茶廠生產的茶磚因其茶湯金黃潤澤,參香、棗香濃郁,隨後被普洱茶人推崇。

 

普洱茶生茶製作工序,在殺菁後會在竹蓆上手工揉捻,條索緊結度每批都會不同

毛茶粗製後 早期製作經過毛茶,送到工廠蒸壓,成形過程磚茶

在經過茶商、儲存倉庫存放  經過時間的儲存盛放

自然形成後發酵 餅面條所色澤會有活潑感 餅面油光 色澤絕對會不盡相同

若是散茶經過時間陳化 再製蒸壓成茶磚  餅面色澤會完全相同 沒有餅面油光

餅面鬆垮  品飲價值較低。

普洱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

色澤褐紅,滋味純和,具有獨特的陳香。

 

【生茶熟茶二者差異】

熟茶重點在於製作,生茶重點在於時間的陳化

一般普洱生茶有所謂的5年一小轉、10年一大轉的說法,所謂的"轉",

指的是茶質的轉化,也就是所謂的後發酵(氧化與微生物作用),

這樣的轉化會使得茶中的茶多酚、兒茶素、氨基酸、咖啡鹼降低(兒茶素是導致苦澀的主因,咖啡鹼高是造成喝茶後睡不著的主因),

醣類與水浸出物則會增加,因此故有所謂「飲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的說法。

 

普洱生茶,歷經多年存放為老茶,存放久了可能會轉化為木質香(樟香),木蘭香又或是熟果香、梅香等,

經時間的自然發酵陳化,餅面栗紅油亮,湯色晶瑩栗紅,口感活潑,滋味醇厚,回甜生津

至於經過入倉的茶,陳化後則可能出現蔘香與藥香,蔘香與藥香比較常出現在入倉茶上,

稍有年份之香港倉茶餅,會有所謂樟香、參樟香。

入倉茶品未退完倉前,常從外包裝紙就可以嗅到倉味。

輕入倉老茶或退倉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湯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優質茶的特徵。 

 

熟茶經過渥堆發酵工藝,茶葉本身寒涼的本性已經消失,熟茶口感醇厚绵滑、溫和具有參香、棗香

但近幾10年有些錯誤的製程或髒亂的環境,有被雜菌骯髒污染的可能,

建議別購買太便宜的熟茶或是假茶,畢竟髒亂環境與錯誤的渥堆製程,

極有可能汙染了茶餅,也傷害了你的身體。

 

「福大同茶莊」已逾四十幾年的普洱經驗和經歷,見證了普洱茶從落末到興起再到炒作至平穩的狀態。

請大家要相信,好茶葉一定是出自工藝和生態,

依照傳統製茶工序製作,原始生態茶樹與栽培型灌木茶樹絕對無法相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