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代勐景熟普洱散茶
已46逾年的老普洱散茶
1975年產於佛海縣勐緊茶廠 (後稱:勐景)
此為75年勐景首批熟普散茶, 散茶為普洱製程單一原料,後續再壓製成緊茶:如餅型、磚型、沱型等.......
已入台灣乾倉30餘年
茶湯入口柔滑,茶氣柔順,口感甘甜,舌面帶有一絲涼氣
棗香乾淨味濃, 氣味純正,茶膠質稠密,暖胃,適合秋冬季節細細品茗。
茶知識正確分享,知道嗎? 最早時期的熟普是在1975年才開始的
1973年以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工發酵茶,是由於工藝製作條件,運輸條件的影響,茶葉從雲南到廣州,香港,路途遙遠,茶葉運輸只能依靠「人背馬駝」,而且往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運達,在這個過程中長期間的運輸,風吹雨淋,茶葉運抵香港時茶湯顏色已經變深色了。
從早期歷史看來,雲南普洱茶就是發酵茶,只是發酵程度比較輕,與熟茶還有一定的差距,
而從1973年開始,雲南擁有自主出口權以後,雲南茶葉公司開始按照香港人的要求,派勐海茶廠,昆明茶廠,下關茶廠的技術人員去廣東學習做發酵更重的潑水發酵茶,使得發酵時間縮短,可以更早飲用之原因,才在1975年開始有了熟普渥堆製作方式。
並於1976年首次批量出口熟沱茶(嘜號7663),由香港天生行,專銷法國市場銷售,也被坊間稱之為銷法沱。
│早期熟普製作方式│
人工發酵普洱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渥堆,首先將茶葉勻堆,再潑水使茶葉受潮,然後把茶葉堆成一定濃度,蓋麻袋或塑膠袋保濕,讓其發酵。發酵期間的溫度控制很重要,溫度低,發不起來,溫度高,燒堆。必須視溫度變化及時翻堆調節溫度。經過一段時間堆積發酵,茶葉色澤變為褐紅色。渥堆達到適度後,扒堆晾茶,解散團塊,散發水分,自然風干。待茶葉通風乾燥,再製成普洱散茶。
熟茶的味道比生茶更加樸實醇厚,隨著熟茶的年份,它會變得更圓潤,泥土味變成甜梅味,熟茶普洱的茶湯色是深紅色或深褐色。 熟茶通常會即時飲用,但也可以儲存,但是在儲存過程中味道不會像生茶那樣起大的變化,陳放超過30年的熟茶,滋味多會帶有棗香,蔘香,茶湯喝起來柔順,茶氣溫和,湯色是深褐琥珀色不似生茶的清透會更深濃一些。